天文镜筒
天文配件
赤道仪及脚架附件
目镜或巴罗
双筒望远镜
单筒望远镜
投币望远镜
摄影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整机
夜视仪
测距仪
数字天象仪
星空投影仪
天文手表
  望远知识
 
双筒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
其它
 
 
  望远知识 当前位置:望远知识
 
80毫米折射镜纵横谈
文章来源: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6-20 10:39:38
80毫米的口径很多时候作为折射镜的入门规格而被人接受,同时80毫米还是个很好的折衷选择—〉保证口径和便携性的规格而存在。

       80毫米这个规格,其实可以说是个范围,从76毫米开始到85毫米为止。

       80毫米规格的镜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是整个折射镜口径规格中品牌最多,种类最多的。

       从规格上看,80毫米这个口径,看地面是绰绰有余,看天也足够将不少天体看个大概了,由于这个规格的镜子都比较轻便,所以对架台的要求也不高,适合移动观察。

       对于80毫米规格,我本人看法是这种规格天文知识普及有余,但发烧不足,要一定程度上弥补此不足,只有靠移动观测地点来解决,但这又要求镜桶的设计要合理,便于携带。

       日本的KasaiTrading(笠井商社)最近推出了架80/900规格的普消镜子,据商家介绍说光学单元里采用了LD玻璃,但没说型号,一般推测是最廉价的低色散材料FPL51之类的;个人以为这款镜子的规格很有匠心,本来80普消只是初级入门爱好者用的,市面上此类产品很多,本来并不具备对发烧级用户的吸引力,但这款镜子不同,本来长达900毫米的焦距,就可以让双分离的普消镜子得到良好的消色差能力,加上哪怕是廉价的低色散材料后,这款镜子便具备了和APO级镜子同等的消色差能力;另外现在严谨制造的长焦点折射镜几乎是一镜难求,而此镜11.3的焦比,既拥有长焦,又比通常F15的规格缩短了镜筒的长度。据我了解,这款镜子目前销售良好。

      同好lxy有只国产801200的镜子,按照lxy同好的说法,比FS102色散纠正还要好,但这款镜头的缺点是反差低,镀膜较差,但无论如何,在我们追求萤石,FPL53等高级消色散材料构成的APO镜子的同时,我们不该忽略,其实长焦点普消也可以在色散纠正上做得很好。

       当然长焦点的镜子,对于喜欢摄影和带着到处跑的朋友来说,比较不方便,但单纯论素质和高倍率目镜的选择都是很有优势的,所以在本文的开头就提一提这款镜子。

       其实对比规格来说,素质过硬总是那么吸引人,另外一些朋友交口称赞的TMB 80600,其实也算是“长焦点”的一类,三片结构,采用了可以和萤石消色散水准媲美的FPL53镜片,而焦比再放宽到F7.5,这不难想象这款镜子的优秀。


从经验值的角度看,折射镜最关心的色散问题,普消两片结构F值最好在12以上,三片最好能有F10,两片ED,SD,萤石结构要想达到色散纠正完美,F8左右比较好,三片结构采用了FPL53一级消色散材料的F值,如果能保证在F6以上,色散纠正也是很好的。

      这么看来,从色散的角度简单划分:

1.     色散完美纠正类的,有TMB的80600和已经停产的FS78,我当时的一只采用萤石玻璃单元的TMB 80480实际使用中也算此类。

 2.     次一级的就比较多了,包括TV85,76,Celestron 80ED,Orion 80ED,Vixen 81ED,Borg 77ED,和WO的一些规格。

     这一级产品素质也有不同,TV的产品一贯具有高反差和坚实的过剩倍率下的结像,Celestron和Orion的产品性价比超群,Borg的产品则可选配件众多,产品轻便便携,Vixen的东西比较中规中矩,性价比良好,William Optics的则外观漂亮,机械做工优秀,同时保证优良的光学素质。

    3.这类多是国产的ED镜,多数机械做工良好,但质量上由于设计经验不足造成的非产品质量问题较多,有一定的性价比。

 


如果我们从产品的完成度(日本语的说法,意思是作为一种产品在设计和制造上的成熟水准)的角度来看,又可以这么划分。

1.  最高的等级无疑是TV的产品,从实际观测效果,操作友好性,携带型,坚固性,系统构成性等诸多角度来看,TV的产品都显得相当成熟可靠,产品各种性能上败笔最少,胜笔最多(韦小宝语)。

2.  其次是Borg和Vixen的产品,这两种产品,各自都很成系统,产品定位明确,价格合理,不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歧义。

 3.  这一级包括TMB,WO,Celestron/Orion类的产品,但具体还有不同。TMB的东西虽然给人一种光学上的,机械上的强烈存在感,但更多像个玩的东西,而非用的产品。WO的产品这几年越做越华丽,但性能上老给人吃不准,摸不透的感觉,一些产品给人盒子华丽过内部所装物件的感觉,也和TMB有类似的毛病,更多像个玩的东西。Celestron/Orion的APO折射产品更多是一种用超低价格让用户意外一下的感觉,似乎并没有考虑让此种产品系统化。

 4.  这一级的多是国产品,似乎仅仅是用类似于“摘掉帝国主义强加在我们头上贫油的帽子”的心理去设计制造产品,产品中虽有些亮点,但缺点明显。

如果具体到每个部件的角度来看,那么我们可以这么分析:

1.  光学镜头单元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之一,现在有种流行的做法是做三片结构,无可否认,三片结构在成像的确比两片结构优秀,且焦比易于缩短,似乎利于天文摄影。但我们从Borg的产品来看,Borg 77ED是日本很流行的平价摄星镜,他们采用的是附加缩焦/平场/像质纠正光学单元的做法,这样一样能得到很好的光学效果,又不至于过分加重对物镜要求,同样TV也是采用同样的做法,提供后置摄影光学单元。

从实用性的角度上看,对于眼视爱好者而言,不能忽视口径规格的局限性,过分追求超过2X,3X/口径毫米的光学性能,其实在实际观测中并没有任何优点,反而化费良多,收益甚少。

我个人的看法是,对于80规格来说,高倍率性能上关注140X-180X之间的表现就可以了,什么200X以上如何如何,300X还如何如何,那只是附送的惊喜,饭后消食的谈资,不是必备的性能。当然,如果作为检测光学系统研磨和装配精度以及机械系统的机械加工精度等,还是可以用200X以上的倍率来做些测试的。

而对于140X-180X这个倍率,一只设计和制造严谨的两片APO镜都能达到此要求。


2. 
镜头周围构造

有了好的光学单元,可如果没有高精度且不易偏轴的固定结构也不行,这点上似乎过去的Borg存在些问题之外,其他各家都做得不错。

遮光罩是个很重要的部件,伸缩式已经成了主流,除了Celestron/Orion等少数外,其他都采用了伸缩式,Celestron/Orion不采用是应为廉价的缘故。

遮光罩上TV的设计最精道,遮光罩也是CNC加工,扎实坚牢,外面发黑处理,内面植绒,长度合适,且紧贴镜桶,最不占空间。镜头盖上,TV采用旋入式,虽然拿下拧上麻烦点,但是对镜头的保护最可靠,不会在运输中松脱,另外镜头盖也是CNC切削加工,强度感觉能挡子弹,不怕正面冲击。反观其他的几种都是外嵌式镜头盖,铝合金冲压加工,我以前的WO Megrez 80 APO的镜头盖一次失手松脱到地板上,居然边缘都跌凹进去一块。
此文摘自:http://www.astroview.com.cn/dispbbs.asp?boardID=5&ID=36&page=9

 
Copyright © 上海飞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斯塔仪器)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423弄绿地威科国际1#702室(靠近地铁7号线新村路站) 
电话:86-21-33010671 33010651             传真:+86-21-33010651 
服务热线:4006688748                        E-mail: info@sdscience.com
  沪ICP备09044976号  引航科技提供网站建设